核心优势:经济实用,便捷合规
经济型设计,性价比优先
采用基础款硬件配置与标准化等离子发生技术,在保证处理效果的同时降低设备成本,适合预算有限的中小型实验室、高校教学场景或研发部门的初期表面处理需求。
极简操作流程,新手友好
无需复杂参数设置,支持一键启动等离子处理程序,通过旋钮调节处理时间(0-30 分钟)与气体流量(适配氩气、氧气等常见工艺气体);
透明观察窗实时监控处理过程,腔体内部结构简洁,易于拆卸清洁,降低维护难度。
免高频使用申请,即装即用
工作频率符合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(ICNIRP)安全标准,无需向监管部门申请高频设备使用许可,通电后可直接接入实验室常规电源(220V/50Hz),快速投入使用。
工作原理与处理效果
通过高频电场电离工艺气体(如氩气、氧气、氮气)产生等离子体,利用等离子体中的活性粒子(离子、自由基、激发态分子)与材料表面发生物理轰击(溅射清洗)或化学反应(氧化 / 还原),实现:
表面清洁:去除有机物污染(如油脂、光刻胶残留)、氧化物层或纳米级杂质;
表面活化:增加表面粗糙度与极性基团(如羟基、羧基),提升亲水性或粘结力;
预处理优化:改善涂层(如光刻胶、薄膜)与基材的附着力,或提升生物材料的细胞相容性。
适用场景
材料科学:
金属 / 陶瓷表面去油去污(如铝合金阳极氧化前处理);
聚合物(如 PDMS、PET)表面亲水性改性,促进后续涂层结合。
电子半导体:
芯片封装前引线框架清洁,提升键合可靠性;
PCB 板焊盘除氧化层,改善焊接效果。
生物医学:
玻璃载玻片 / 培养皿表面亲水处理,促进细胞贴壁;
医用导管表面改性,减少蛋白质吸附。
教学与研发:
高校实验室基础表面处理教学演示;
初创企业小批量样品预处理,降低研发成本。
安全与合规
电磁安全:符合 CE、FCC 等国际电磁兼容(EMC)标准,运行时电磁辐射值≤10μT,保障操作人员安全;
过载保护:内置温度传感器,腔体过热时自动断电,避免等离子发生器损坏。
操作体验
步骤简化:放置样品→关闭舱门→选择气体→设定时间→启动处理,全流程无需专业培训即可掌握。
维护便捷:可拆卸式电极与腔体组件,支持无水酒精擦拭清洁;标配耗材(密封圈、滤芯)更换周期长,降低日常维护成本。
选型建议
基础表面处理需求:优先选择 PM110C,满足中小尺寸样品的单次处理(如 1-3 片硅片或 5 个培养皿);
高频次 / 大规模处理:可搭配定制化载物架或升级至工业级机型(需咨询厂商),提升处理效率。
PM110C—— 以经济实用为核心,通过简化操作与合规设计,为实验室提供可靠的等离子表面处理方案,适用于对成本敏感但需稳定处理效果的场景,助力基础研究与小批量生产的表面改性需求。